在“数字中国”“交通强国”的宏大框架下,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正迎来体系化重构的新阶段。近日,由广东省交通集团指导、三旺通信承办的“2025广东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及物联体系建设研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广东省交通集团、广东省公路学会以及业内多家生态企业的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与协同模式。

广东省作为《交通行业数字底座及数据运营》专项试点省份,在统筹部署下,由交通部公路院、广东省交通集团、利通科技及三旺通信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广东交通数字底座暂行技术规定》和《广东交通数字底座公路数据接入暂行技术规定》两份技术性管理规范,为交通行业统一数字底座建设工作确立了核心的技术框架和实施路径。
从“设备连接”到“体系构建”
在分享环节,广东省交通集团深度数字化项目部解决方案总监汪作为、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凡,分别就公路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及架构设计、应用与实践进行了分享,指出交通数字底座的核心不止是“互联互通”,更在于形成跨层级、跨场景的体系化能力。


作为大会的承办方与数字底座技术参与单位,三旺通信在会上作了《数字底座HaaS物联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交通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正从“设备连接”走向“体系构建”,统一的数字底座,需要统一的语言体系和可演进的技术框架,HaaS(Hardware as a Service,硬件即服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旺通信提出的数字底座HaaS物联体系由物联中台、边缘接入设施RSF两部分构成。其中,物联中台包括设备资产管理、边缘资源管理等核心功能,支持“纵向到底”的海量设备连接纳管,构建物模型,实现数据接入汇聚与标准化管理,并通过云端统一管理布设在外场的大量RSF硬件资源,管控边缘计算拓展应用容器的部署更新。而边缘接入设施RSF则在服务区、隧道、路面等现场布设,实现IP化设备、传统非IP化设备的网络化统一接入,组建外场设备接入网。三旺通信重点围绕“RSF接入链路实施流程”展开探索,通过完善的接入机制与协同体系,实现从感知终端、边缘端到平台端的一体化协同与数据闭环,为数字底座物联体系建设提供标准化、可扩展的实现路径。

在此基础上,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涛分享了《全域感知赋能数字底座的关键实践》,指出实现“从点到面”的全域感知,是数字底座提供真实、动态数据的前提。毫米波雷达感知系统与HaaS物联体系协同作用,共同构成数字底座的双引擎:前者负责“看得见”,后者负责“连得上”,共同支撑智慧公路的精细治理和智能决策。
以标准为桥梁,以协同为底色
当前,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挑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标准与生态的统一。广东省发布的两项指导性技术文件,从数字底座层面明确了平台对接、协议兼容、数据接入、物模型共建等关键要求,成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重要起点。
三旺通信作为文件的主要参与单位,深度参与了物联中台、边缘接入设施RSF以及数据接入要求的编制工作。基于20余年来在工业互联网与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正以开放协作的姿态,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构建“可互联、可协同、可演进”的行业生态。
“物联网体系构建绝非单打独斗,而是共建共创的系统工程。唯有携手生态伙伴,统一标准、协同创新,才能真正释放数字底座的产业效能。”
—— 三旺通信联合创始人 吴健
携手共建,共赴智慧交通新征程
作为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先行实践者,三旺通信将继续深耕交通数字底座物联体系的建设,围绕协议标准化、平台适配化、数据运营化等方向,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与落地能力,推动智慧高速、智慧公路等重点场景的数字化升级,为行业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底座支撑。
独行快,众行远。从技术标准到生态共建,从设备连接到体系协同,广东交通数字化转型正迈入“体系共建”的新阶段。三旺通信愿以“连接”为桥梁,以“共赢”为信念,和生态伙伴一道,共同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智慧交通新生态,为广东乃至全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确定性。